
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-Zoster Virus(VZV)
「水痘」以及「帶狀疱疹」是由同一種病毒所造成,病毒可經由飛沫及接觸傳染。我們稱此病毒為水痘-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-Zoster Virus(VZV)。
當初次接觸VZV時會以水痘來表現,症狀包含發燒、紅疹、水泡等等,甚至嚴重可能併發深層皮膚感染、肺炎、腦炎。水痘一般好發於幼童,且當感染年齡愈大,症狀會愈嚴重。
帶狀疱疹是什麼
帶狀疱疹=俗稱的皮蛇,是Varicella-Zoster Virus(VZV)再活化的表現,如上段所述,此種病毒初次感染時會引發水痘,而在水痘症狀痊癒後,病毒仍會有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中。一直到當免疫低下或過於勞累時,潛伏的病毒會再度活化引發帶狀疱疹。
帶狀疱疹有什麼表現
帶狀疱疹剛開始的表現為沿著神經節分佈的局部癢痛感,和併著身體疲倦等症狀,疼痛程度不一,通常為尖銳、刺痛或灼痛感。此時皮膚不一定看得到異常。接著1-2天後才會在疼痛處漸漸出現單側性侷限的皮疹及水泡,並在3~10天後皮膚的病灶會逐漸結痂。
台灣帶狀疱疹的終身感染風險為32.2%,約每3位民眾就有1位,而帶狀皰疹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,但主要發生在50歲以上。
帶狀疱疹後神經痛
帶狀疱疹之所以讓人擔心,主要是顧慮到
「帶狀疱疹後神經痛」
Postherpetic neuralgia (PHN)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是指皮膚水泡消失後,患部仍有持續性的疼痛,一般持續3月以上甚至超過1年。而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發生率為10-20%,其中大約一半的病例發生在 60 歲以上的年長者。
帶狀疱疹的危險因子
VZV病毒會在免疫較為低下時發病,造成帶狀疱疹,甚至疱疹後神經痛。
高風險因子包含:
免疫不全者
50歲以上成人
慢性病患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腎病、氣喘、COPD
作息不正常、或壓力大者
曾感染過水痘或罹患帶狀疱疹者
帶狀疱疹發病時該注意的地方
帶狀疱疹的水泡內的病毒具有活性。因此若未曾得過水痘者或未曾施打過水痘疫苗者,尤其12個月以下的嬰幼兒,應避免接觸帶狀皰疹患者。
帶狀疱疹發病時,若是出現在顏面部分,須提防病毒侵犯顏面三叉神經的第一支(眼分支神經)區域,可能因此造成眼睛的嚴重併發症,須盡快至眼科就醫。
除了帶狀疱疹藥物外,也可以自行補充維他命B群,並且多休息良好作息,可以稍微幫助神經修復。且若病灶水泡多,可以在清潔後後換藥覆蓋紗布,以減少磨擦。但若患部疼痛持續,甚至紅腫範圍加大,懷疑深層感染時,須儘速就醫。
帶狀疱疹疫苗
目前市面上已有相當效果的帶狀皰疹疫苗
非活性帶狀疱疹疫苗欣剋疹 SHINGRIX
可以有效預防帶狀疱疹及其相關併發症,如疱疹後神經痛(PHN)
適用對象包含
50 歲(含)以上的成人
18 歲(含)以上的高風險族群
因此高風險族群,建議可至醫療院所諮詢疫苗資訊喔!
作者:活悅診所 李俊穎醫師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