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容忽視的文明病『胃食道逆流』

胃食道逆流定義

根據蒙特婁定義(Montreal definition),胃食道逆流的定義為「因胃部內容物逆流導致不適症狀或併發症」。常見像是食道損傷、食道炎、喉炎及咳嗽等症狀。


胃食道逆流會有什麼症狀呢?

『心口灼熱感』及『胃逆流感』是最常被提及的典型症狀。病患會感受到上腹部往胸口食道處會有著灼熱感及壓迫,俗稱火燒心。這樣的不適也可能往頸部或後背延伸,並且常好發於吃飽大餐或是半夜睡覺。但由於胃食道逆流的胸口部位的不適感常難以形容,不是每個病人都會描述"火燒心"的感覺,因此醫師的看診時,仍需要跟心臟或其他問題做分析鑑別診斷。


除此之外,病患也常出現胃酸逆流到喉嚨的感受,感到有酸苦的液體跑到咽喉的不適感。另外有些病患可能會以非典型表現來呈現,如聲音沙啞、喉嚨異物感、長期咳嗽、氣喘等症狀。


胃酸到底有多酸?

胃液中的胃酸如同鹽酸 PH 值為 1.0 至 2.0,有相當的強的殺菌功能及可以消化食物。一般而言,正常的胃粘膜是可以承受這樣程度的酸。但是食道及咽喉是無法接受這樣酸鹼度的胃酸。


為什麼會有胃食道逆流?

下食道括約肌(賁門)位於食道與胃的交界口,此括約肌似一個鬆緊帶,一般只會在進食的時候放鬆打開,以避免平時過酸的胃酸進入食道甚至咽喉。


大部分的胃食道逆流疾病是因為此下食道括約肌鬆弛關不緊所導致,以致胃裡的胃酸或空氣或伴隨著食物向上跑到食道裡,造成食道發炎、糜爛、潰瘍等等狀況。


胃食道逆流需要馬上去照胃鏡嗎?

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相當高,胃鏡較為侵入性,因此不是每個胃食道逆流的病患都需要照胃鏡。


一般當症狀發生時,建議先積極的自我飲食調整,若仍無法改善,則可以尋找醫師同時藥物介入。大部分的情況下,在飲食及藥物的共同調整下,胃食道逆流都可以獲得改善,並不需要照胃鏡。

但一般建議當口服藥物治療2-4週仍效果不彰時,仍是會需要照胃鏡的。或當出現一些警示症狀,如腸胃道出血症狀、體重減輕、吞嚥困難、貧血、有上消化道癌症家族史、年齡50歲以上也會建議照胃鏡來做確認喔!胃鏡的檢查,除了可以確定胃食道逆流的嚴重度之外,也可以同時檢查有無食道病變或是合併消化道的其他狀況。


胃食道逆流我能做些什麼呢?

  • 減重。肥胖的內臟脂肪增加,會增加腹內壓力而造成胃食道逆流加劇
  • 戒菸、戒酒、減少咖啡因攝取。(巧克力、濃茶、咖啡、可樂)
  • 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取(辣椒、胡椒、薄荷、檸檬、柳橙等)
  • 減少油炸食物、高油、過甜食物或過酸食物
  • 吃碗正餐後1小時內不要平躺,減少宵夜攝取,睡前2小時盡量不要進食
  • 不要穿太緊的衣褲。睡覺時可以將頭部墊高一些。
  • 增加纖維攝取,避免過度進食。

若以上生活調整後,仍無法改善則建議找您的家庭醫師,來進一步使用藥物介入治療喔!

作者:活悅診所 李俊穎醫師


Author

Categories